Skip to Content

貨幣世界變遷中亞洲的終極對沖工具

2025年6月26日
貨幣世界變遷中亞洲的終極對沖工具
jamie@bullionbeasts.com
貨幣世界變遷中亞洲的終極對沖工具

長期以來,黃金一直是亞洲文化和經濟的基石,因其穩定性和內在價值而備受推崇。從熙熙攘攘的香港黃金市場,到亞洲各國央行累積的戰略儲備,黃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鑑於金價仍接近歷史高位,黃金對香港投資者的吸引力空前高漲。黃金是抵禦通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以及全球金融格局變遷的工具,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扮演著這個角色。本文探討了黃金為何依然是一項重要資產,尤其是在以中國為首的亞洲重塑貨幣格局的背景下,以及在法定貨幣波動的時代,黃金為何成為可靠的財富守護者。

源自亞洲的黃金熱潮

黃金近期的表現令人矚目。 2023年10月5日,每盎司黃金的價格為1,830美元;而如今,黃金價格在短短18個月內飆升了75%,超過了全球股市的漲幅。過去25年,黃金價格的走勢更加引人注目:從1999年的每盎司250美元上漲至目前的水平,漲幅達1180%。這一長期上漲趨勢與歷史上的多頭市場如出一轍,例如1971年至1980年期間上漲2185%,以及1999年至2011年期間上漲670%。儘管1980年代和2010年代初經歷了熊市,但自1971年金本位制終結(當時金價固定在每盎司35美元)以來,黃金的走勢卻呈現出驚人的9000%的漲幅,鞏固了其持續上漲的地位。

亞洲的影響力是這項上漲的核心。香港黃金市場由百年歷史的金銀業貿易場主導,是交易者和投資者蓬勃發展的全球樞紐。香港的戰略位置及其與中國大陸的深厚聯繫使其成為黃金交易的中心。在節慶和經濟低迷時期,實體黃金通常被視為繁榮的象徵。中國大陸和香港的零售需求激增,在經濟不確定性的背景下,金條和金幣的銷售量急劇下降。中國央行已將黃金儲備增至1,181噸,達到2,235噸,這是其更廣泛的美元資產多元化策略的一部分。另一個重要的參與者印度也增持了黃金,反映出在全球動盪時期,該地區正在將黃金作為避險資產。

亞洲黃金價格上漲的驅動因素—供需動態

黃金價格上漲的根本驅動力是供需失衡,而亞洲市場對此尤其敏感。全球礦業產量停滯不前,從2018年的1.3億盎司下降到2024年的1.2億盎司,預計到2030年僅會略有成長。不斷上漲的生產成本(尤其是能源和水成本)使得新發現的黃金開採更加困難,導致供應保持穩定。同時,需求,尤其是來自亞洲的需求,持續成長。以中國、俄羅斯和印度為首的發展中市場各國央行自2010年以來已從淨賣方轉變為淨買方,全球黃金儲備從3萬噸增至如今的3.5萬噸以上。這一趨勢在亞洲尤其明顯,當地文化對黃金作為保值手段的偏好放大了黃金需求,尤其是在經濟不確定時期。

中國的黃金戰略與貨幣雄心

中國的黃金儲備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一部分,對美元在全球外匯存底中所佔58%的份額構成挑戰(2000年為72%)。人民幣目前佔外匯存底的2.2%(高於2016年的1.1%)和全球支付的4.7%,這反映出北京提升人民幣全球地位的雄心。金融學教授楊長江將近期美國國債市場的波動稱為一個“分水嶺事件”,暗示人民幣可能成為一種避險資產——鑑於美元根深蒂固的主導地位,這無疑是一個大膽的願望。這項轉變得益於跨境銀行間支付系統(CIPS),該系統在2024年處理了24兆美元的交易,年增42%。隨著中國——全球最大的貿易夥伴(擁有超過120個國家)——推動以人民幣為基礎的貿易,黃金將成為對沖貨幣風險的重要支撐。

金磚國家+與新支付前沿

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金磚國家+聯盟正在開發一套繞過SWIFT等西方網路的支付系統,該系統長期以來一直是國際金融的支柱。該系統利用專有電纜、安全伺服器和區塊鏈技術,以當地貨幣結算交易,從而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對於連結東西方的金融門戶香港而言,這項轉變既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隨著黃金逐漸成為金磚國家+事實上的全球貨幣,香港的黃金市場已具備便利貿易結算的條件。隨著印尼等成員國以及馬來西亞和越南等潛在加入國的加入,該聯盟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凸顯了亞洲在不斷發展的貨幣秩序中的關鍵地位。

全球貨幣格局的轉變

美元的主導地位正面臨壓力,川普總統暗示美元將在維持其儲備貨幣地位的同時走弱,加劇了全球金融格局的複雜性。 1985年的《廣場協議》開創了歷史先例,美元在協議中貶值高達50%,但仍保住了其全球霸主地位。然而,在這條「鋼絲繩」上行走幾乎沒有任何犯錯的餘地,尤其是在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央行紛紛搶購黃金的情況下。光是2025年,就有高達2,000噸黃金進入美國儲備,這預示著更廣泛的轉變。川普在Truth Social網站上發布的一篇隱晦的貼文——「談判與成功的黃金法則:誰擁有黃金,誰就制定規則」——暗示著美國將戰略重心轉向貴金屬。隨著法定貨幣主導時代的消退,黃金的角色有望進一步增強,為亞洲投資者在動盪時期提供穩定的投資錨。

萬能對沖工具

黃金的價值遠不止於通膨對沖。儘管近年來通膨溫和(2022年除外),但金價飆升,體現了其作為「萬能對沖工具」的地位。對香港投資者而言,風險是多方面的:中美貿易緊張局勢、潛在的關稅以及烏克蘭衝突等區域地緣政治變局都迫在眉睫。此外,全球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例如潛在的美國稅改或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的倡議,使得避險資產的需求變得顯而易見。黃金的穩定性為這些不確定性提供了緩衝,使其成為亞洲金融中心多元化投資組合的基石。

金:久經考驗的守護者,而非投機性賭博

值得注意的是,黃金並非快速致富的手段,這與加密貨幣或微型股等投機性資產不同,後者承諾快速獲利,但往往帶來波動性和風險。黃金的價值在於其作為財富守護者的可靠性,這種可靠性歷經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磨練。通貨膨脹是金融穩定的宿敵,通常源自於政府和央行對法定(紙幣)貨幣的普遍管理不善。歷史上充斥著貨幣因過度印鈔而貶值的例子,從羅馬第納爾到辛巴威和委內瑞拉等地現代的惡性通貨膨脹危機。相較之下,黃金作為一種普遍的價值儲存手段,始終屹立不倒,不受此類管理不善的影響,為香港投資者提供了一道久經考驗的盾牌,抵禦購買力的侵蝕。

收藏級黃金:稀有金幣和限量版珍品

對於追求更高回報的投資者來說,收藏級黃金提供了一個誘人的途徑。稀有金幣,例如1933年之前的美國雙鷹金幣或珀斯鑄幣廠的限量版金幣,由於其稀有性、品相和歷史意義所驅動的貨幣價值,其升值速度遠超黃金的內在價格。同樣,限量版黃金收藏品——例如在bullionbeasts.com上出售的精雕細琢的迷你人偶雕塑——將藝術性與貴金屬完美融合,對收藏家和投資者都極具吸引力。這些收藏品的價格可能會大幅上漲,尤其是在供不應求的時候,但謹慎行事至關重要。除非您能透過PCGS或NGC等值得信賴的評級機構驗證金幣的稀有性,或確認藏品的產量有限,否則支付過高的價格是有風險的。對於香港眼光敏銳的投資人來說,只要進行盡職調查,這個利基市場就能增添一層吸引力。

邁向10,000美元之路:數學與心理學

黃金的動能可能將其推向每盎司10,000美元,這主要由簡單的數學計算和投資者心理共同驅動。隨著價格上漲,每上漲1,000美元所需的百分比就會逐漸減少:

  • 從 1,000 美元到 2,000 美元 = 100% 收益
  • 從 2,000 美元到 3,000 美元 = 50% 收益
  • 從 3,000 美元到 4,000 美元 = 33% 收益
  • 從 4,000 美元到 5,000 美元 = 25% 收益
  • ...
  • 從 9,000 美元到 10,000 美元 = 11% 收益

投資者心理,或稱“錨定效應”,會促使個人將每 1,000 美元的收益視為平等,但隨著基準線的提高,這種努力會減少。在香港和中國內地,受文化親和力和經濟謹慎因素的驅動,零售需求已經十分強勁,更廣泛的購買狂潮可能會加速這一趨勢。後來者仍有時間利用潛在收益,尤其是在全球不確定性加劇黃金吸引力的情況下。

投資黃金:香港視角

由於香港強勁的市場和毗鄰中國內地的地理位置,香港投資者擁有無與倫比的黃金投資管道。實體黃金因其安全性而備受青睞,包括加拿大楓葉金幣或澳洲袋鼠金幣等一盎司金幣,這些金幣可透過當地值得信賴的經銷商輕鬆購買。對於較大的投資,來自賀利氏 (Heraeus) 或瑞士PAMP等精煉廠的一公斤金條很受歡迎,通常在節日期間購買,象徵著繁榮昌盛。紙黃金選擇權,例如SPDR黃金股票 (GLD) 或香港上市的ETF,雖然提供價格敞口,但也存在合約終止或交易對手違約等風險,尤其是在市場動盪時期。

價格心理學的誤解

儲存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考慮因素。避免使用銀行保險箱,因為在危機時期,保險箱可能會被鎖起來——鑑於香港歷史上政治和經濟動盪,這在香港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相反,像Brinks或Malca-Amit在香港提供的私人金庫可以提供更安全的替代方案,通常提供保險並全天候開放。對於較小的持有量,隱藏的家用保險箱是一個實用的選擇,尤其是在空間緊張的城市。在亞洲,有一種文化習俗——將黃金持有量保密——可以增強安全性;俗話說,「財富悄悄流露,財富得以保值」。

亞洲黃金的未來

隨著全球貨幣秩序的轉變,黃金的戰略重要性日益凸顯。中國大舉購買黃金,香港作為交易中心的地位不斷提升,以及全球各國央行快速增持黃金,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興起、人民幣日益增強的國際地位以及「金磚國家+」支付體系,都預示著黃金將成為金融穩定的基礎。對香港投資者而言,黃金不僅是一種對沖工具,更是在這個變幻莫測的世界中保值增值的途徑。隨著貿易戰、貨幣貶值等不確定性因素的不斷增加,在投資組合中合理配置黃金、白銀和礦業資產是審慎的策略。貨幣亂局才剛開始,貴金屬將成為主要的受益者。